9月下旬,美国牵头成立的“关键矿产联盟”动作频频。这个联盟包括G7成员国,以及澳大利亚、印度、乌克兰等配资股票配资平台一流,总共31个国家。他们把矛头直指中国稀土,宣布了一系列计划。
首先是砸钱建项目。9月22日,美国国务院启动了“全球稀土勘探基金”,联合欧盟和日本凑了50亿美元,重点投向澳大利亚芒廷帕斯矿的扩产和加拿大托尔湖矿的新建工程。同时,美国还打着“战后重建”的旗号,让乌克兰签下矿产协议,获得利沃夫州的稀土开采权。欧盟也推了“东欧稀土走廊”,打算在匈牙利、波兰建三座分离厂,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20%的稀土自给率。
为了加快步伐,美国甚至放松环保要求,批准明尼苏达州的稀土矿采用露天开采,引发原住民抗议。但现实情况很尴尬:澳大利亚芒廷帕斯矿已经运行五年,开采的原矿还是要送到中国江西精炼。原因很简单,他们缺乏分离中重稀土的核心技术,回收率只有60%,远低于中国企业99.5%的水准。
展开剩余83%相比之下,中国早有准备。比如北方稀土,把分离工艺拆成200多个环节,每个技术员只掌握一部分流程,核心配方还由人工智能加密。技术壁垒筑得很严。更不用说功能材料领域的优势:中科三环研发的钕铁硼磁铁,矫顽力达到24kOe,而美国量产产品还停留在20kOe,想追赶并不容易。
在产业外,西方也搞起了“规则战”。美国计划自2025年4月起,对中国稀土磁铁加征25%关税,并联合日韩设立“进口配额制”,限制成员国从中国采购比例不得超过60%。欧盟则推出“碳关税壁垒”,对中国稀土氧化物每吨收取120欧元碳税。同时,他们还在WTO起诉中国,说中国出口管制违反贸易规则,要求撤销2025年4月即将实施的中重稀土出口限制。
但结果有点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”。美国新能源车企首先受冲击。特斯拉上海工厂因稀土磁铁短缺不得不减产,Model 3交付周期从3周拉长到2个月,马斯克抱怨关税让单车成本增加1.2万美元。欧盟的碳关税也成了笑话,中国稀土企业通过光伏供电、余热回收等手段,把碳排放降到每吨0.8吨二氧化碳,比匈牙利的1.5吨还低。最后欧委会只好悄悄推迟实施。至于WTO,120份中方证据直接驳倒指控,案件进展几乎停滞。
为了摆脱依赖,西方寄希望于替代材料。美国国防部资助麻省理工研发“无稀土永磁体”,试图用铁氮合金代替钕铁硼;日本住友化学投入200亿日元攻关“陶瓷磁性材料”;欧盟则研究稀土回收,在德国建了试点工厂。但实际效果不佳:铁氮合金磁铁性能只有钕铁硼的1/3,特斯拉测试后明确拒用;欧盟回收成本高,每吨废旧磁铁要8000美元,还只能提取40%稀土,远不划算。
就在欧美忙着布置围堵时,巴基斯坦突然成了新变量。9月28日,总理夏巴兹和参谋长穆尼尔从联合国大会赶到白宫,把稀土样品亲手交给特朗普。从现场照片看,特朗普听得很认真,不时点头。实际上,早在9月8日,巴基斯坦就和美国USSM公司签署了稀土合作备忘录,约定分两阶段投资:先拿5亿美元做勘探,再建提取和加工设施。合作区域集中在开伯尔-普什图省、俾路支省和吉尔吉特-巴尔蒂斯坦,这些地方矿藏丰富,却安全形势复杂。
巴基斯坦此举有自己的难处。外债高达1300亿美元,外汇储备只够三个月进口,财政赤字超过GDP的10%,急需外部资金“输血”。再加上失业率高企,特别是农村青年只能靠零工维持生计,矿业开发能提供几千个岗位,从开采、精炼到物流,都是急需的就业机会。同时,巴基斯坦还想借机借美国之力牵制印度。近期美印关系因关税和俄罗斯石油采购问题恶化,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50%关税,还收紧H-1B签证政策。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甚至放话,可能进一步要求印度停止买俄油。
不过巴基斯坦也没把宝全押在美国身上。合作协议一般为5至15年,他们保留续约、收回开采权或转让的选择。防长阿西夫也强调,中巴关系坚固,不会受美巴合作影响。夏巴兹更在联合国发言时感谢了中国在印巴冲突中的支持。毕竟中巴经济走廊是他们的重要支柱,中国在基建、能源等领域的作用无可替代。
对美国来说,巴基斯坦的稀土确实是“雪中送炭”。稀土在高科技和军事中的地位极高:一架F-35需要超过420公斤稀土,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要用到4吨。美军现役武器系统中,有1900多种都依赖稀土。但美国本土稀土多为伴生矿,加工环节受限,还经常卡在环保审批。
有人担心美巴合作会冲击中国稀土地位,其实短期内难以撼动。毕竟从勘探到投产至少要5到10年,更何况矿区安全堪忧。而中国目前掌握全球60%以上的开采量,92%的加工环节。技术上,中国已有全球首条智能分离生产线,效率提升40%,成本下降15%。中科三环的钕铁硼磁铁性能也领先美国。贸易上,中国还通过与巴西、越南签订“稀土—技术互换协议”,稳固供应链。2025年前8个月,中国钕铁硼磁铁出口额同比增长22%,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到65%。
换句话说,即便美国拿到巴基斯坦的原矿,短期内仍可能要依赖中国的精炼能力。稀土产业链不是一蹴而就的,中国凭借技术壁垒和规模优势,暂时难以被动摇。
归根结底,这场稀土争夺战,本质是产业链话语权的博弈。中国的领先地位稳固,欧美围堵与美巴合作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这一格局。未来,中国稀土产业还会持续升级,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力只会更强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牛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